产品和服务 / 产品类型 / 分子生物学产品 / 连接酶 / DNA连接酶
组分 | 200 U | 1,000 U |
E.coli DNA连接酶 (10,000 U/ml) | 20 μL | 100 μL |
10X E.coli DNA连接酶反应缓冲液 | 50 μL | 250 μL |
Q1:连接效率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?
A1:反应Buffer不合适:选择正确的反应Buffer。
A2:反应体系内无ATP等酶辅因子或Mg2+:使用随酶提供的反应Buffer或向其它兼容的Buffer中加入ATP。含ATP或NAD+的Buffer保存超过1年,其内ATP或NAD+可能会降解,导致连接失败。当补加ATP时,确定补加的是核糖核酸ATP(rATP),而不是脱氧核糖核酸ATP(dATP),因为后者不起作用。
A3:反应时间不足:按说明书推荐孵育时间操作,或者适当延长连接反应时间。
A4:连接反应温度不合适:建议在温控准确的设备中按酶最适反应温度进行反应。
A5:连接酶与酶底物选择不当:根据ABclonal推荐的连接酶选择指南,选择合适的连接酶。
A6:反应体系中盐浓度过高或EDTA含量高:纯化DNA或RNA。
A7:去磷酸化步骤完成后,CIP、BAP或SAP失活不彻底:根据厂家推荐的方法去除去磷酸化酶。
A8:连接末端为单碱基突出末端:提高连接酶使用量,延长反应时间。
A9:连接酶失活:使用经过验证的底物验证酶的活性。
Q2: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后转化失败的可能原因和解决办法?
A1:反应体系内无ATP或Mg2+:使用随酶提供的反应Buffer或向其它兼容的Buffer中加入ATP。含ATP的Buffer保存超过1年,其内ATP可能会降解,导致连接失败。当补加ATP时,确定补加的是rATP,而不是dATP,因为后者不起作用。
A2:反应体系中盐浓度过高或EDTA含量高:纯化DNA。
A3:去磷酸化步骤完成后,CIP、BAP或SAP失活不彻底:根据厂家推荐的方法去除去磷酸化酶。
A4:DNA浓度过高导致连接后产生的均是线性DNA:保持总DNA浓度在1-10 μg/mL之间。
A5:连接末端为单碱基突出末端:提高连接酶用量或者使用高浓度T4 DNA连接酶在16°C过夜连接。
A6:插入片段和质粒没有磷酸化:假如载体已经去磷酸化了,而引物又没有磷酸化会导致连接失败,订购磷酸化的引物或对引物进行磷酸化。
A7:加入过多的连接混合物至感受态细胞:50 μL感受态细胞应加入1~5 μL连接混合物。
A8:插入片段太大,不能进行环化:降低插入片段的浓度,并使用高浓度连接酶16°C过夜连接。
A9:T4 DNA连接酶失活:用HindIII酶切的λDNA或其它经过验证的底物进行检测。
A10:通过热失活以终止连接反应:连接反应完成后可直接进行转化,不需热失活终止连接,否则会显著降低转化效率。
A11:感受态细胞失活或者转化效率低:连接效率与感受态细胞状态呈正相关,实验前验证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。
A12:载体与连接片段比例不合适:对于单片段插入的连接反应,插入片段/线性化载体摩尔比在2-6时,连接效果最佳,低于2会显著降低连接效率,高于6会导致多片段连接的副反应,如果DNA浓度不确定(即摩尔比不确定),可能由于不同的摩尔比,导致不同的连接产物。
A13:电转的连接产物未纯化:若电转,连接产物需纯化后再进行电转化。
Q3:平端连接注意事项?
插入片段比载体片段的摩尔数更多;
加入更多的连接酶,最好使用高浓度的连接酶;
线性化载体需要进行去磷酸化处理;
15%的PEG8000可以提高连接效率和减少线性化载体自连;
反应体系控制尽量控制在10 μL;
去磷酸化步骤根据酶的性质而定,一般要反应一个小时,在反应半小时后补充酶再反应半小时;
插入片段与载体尽量使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完全;
低温长时间的连接效率比室温短时间连接的效果好,在4℃连接两天的效率比16℃连接过夜更高。
Q4:粘端连接注意事项?
连接反应的温度:DNA连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℃,但在此温度下,粘性末端的氢键结合很不稳定,折衷方法是16℃连接过夜。
DNA的平未端和粘性末端:由于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的DNA末端有平未端和粘性末端,因而连接反应中就有平未端连接和粘性末端连接。二者连接效率不同。粘性末端效率高,因而在底物浓度,酶浓度选择上是有差异的。
碱性磷酸酶处理的载体:为了提高连接效率,一般采取提高DNA的浓度,增加重组子比例。这样就会出现DNA 自生连接问题,为此通常选择对线性化载体用碱性磷酸酶处理,除去5’末端的磷酸基,防止环化,通过接反应后形成的缺口可在转化细胞后得以修复。
连接反应的检测:连接反应成功与否,需要转化感受态细胞,通过阳性克隆的筛选来确定。如果要检验连接酶和连接酶专用的缓冲液是否有效,可重新连接酶切后的λDNA。若连接成功,则说明有效。